有一次,唐太宗罢朝回来,气冲冲地对皇后说:“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下佬。”皇后非常贤德,赶忙问要杀谁,唐太宗说:“魏征这家伙老是在朝廷上折辱我。”皇后听了这话,连忙回去换了一身朝服,恭恭敬敬地站在庭院里。太宗见了,十分惊讶,问她这是在干什么,皇后说:“我听说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有正直的臣下;现在魏征正直敢言,全是由陛下的英明所致呀,我怎敢不表示我的祝贺呢?”太宗听了,觉得很高兴。
魏征年老病重,太宗送医送药,使者相望于道路,来往不绝,并和太子一起去他家探望,把衡山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魏叔玉。魏征去世后,太宗命朝中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,并为之亲自撰写碑文,刻于石上。太宗对他思念不已,他跟左右的大臣说了如下的名言:“人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,以古为镜,可以见兴替,以人为镜,可以知得失;魏征没,朕亡一镜矣!”这恐怕是历代大臣中所能享受的最大哀荣了!
【评议】
忠臣好做而良臣难当,何也?大概是因为想做忠臣只要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就差不多了,但如果想做良臣可就不一样了,不仅要有忠君爱国之心,还要有经世济时的真本领和处理政事、侍奉君主的艺术,否则,在处处充满陷阱和危险的封建官场里,恐怕也只能是“杀身成仁”了。这里还涉及到一个“大忠”和“小忠”的问题,所谓“大忠”就是忠国不忠君,忠事不忠人;所谓“小忠”,就是忠君不忠国,忠人不忠事。一个人只有到达了“大忠”的境界,才能真正地胸怀开阔,无私无畏,如果再有处事的艺术,也许就可以做一个良臣了。至于魏征,在一定意义上应该说接近了“大忠”的境界,他虽然数易其主,但似乎从来没有人为此而责难他,因为他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或是苟延残喘而去朝秦暮楚。在他的心中,有一个准则,那就是上安君国,下报黎民。因此,魏征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的良臣之一。